【開箱】Canon EOS R5 Mark II + RF 24-70mm F2.8 L IS USM
又到了七年的換機週期了!最近R5 Mark II又迎來了一波降價,定價已經比原先降了15,100元,空機的店面零售價甚至來到五位數了,為了減輕熊爸頸椎的負擔,所以熊爸決定把手中的EF系統出清,全面換成無反光鏡的RF系統。

經過熊媽的批准之後,這兩個黑盒子就這樣默默地跟著熊爸回家了。(感謝熊媽!)

身為CANON的忠實使用者,這已經是熊爸的第五台可換鏡頭相機,如果將大學時買的DC(忘了型號了)也算進來的話,就是第六台了;每一台相機都是熊爸的好伙伴,協助記錄了熊爸人生的各個階段。
細數一下熊爸歷年來的戰友:

因為很多東西已經網路雲端化了,所以盒子裡頭的物品跟5D4比較起來少了很多。

機子本身也比5D4少了大約150克,加上記憶卡與電池大約是746克。

承襲5系列的優良傳統,依然存有機頂的螢幕,方便快速檢視拍攝的設定,這也是熊爸仍舊選擇了R5 Mark II當作後繼機種,而沒有選擇便宜很多的R6 Mark II的最重要理由。
攝影模式的轉盤從左邊移到了右邊,同時也加入了調整其他參數的功能。少了ISO、白平衡以及對焦模式的快捷鍵,這些功能全部整合到M-Fn鍵裡頭,按下後再使用三大轉盤切換設定,這一點讓熊爸有一點不太習慣。

機頂的另一側是切換攝影以及錄影的旋鈕。

為了讓機身實現瘦身及輕量化,背面的快捷按鈕少了幾個,其中包含熊爸常用的PICTURE STYLE的快捷鍵。

背面轉盤的功能跟位置跟5D4大致上差不多,但其他快捷鈕大多變了位置,這點也需要適應一下。對焦點可以藉由左上方的多功能控制器來作全方位的移動,等於是整個畫面中的任何一處都可以當作是對焦點,這點倒是變得相當地方便。

可翻轉的螢幕雖然已經不是什麼挺稀奇的東西,但是這在Canon的高階機種裡頭倒是第一次出現。拍照前可以直接預覽各種效果,拍完之後也可以用電子觀景窗(EVF)來檢視圖片,比用機背的螢幕來檢視更為清楚。
隨機所附的電池型號是LP-E6P,號稱有更強的續航力,不過目前感受起來耗電的速度還是挺快的;記憶卡則是改用了CF express Type B的記憶卡,這又讓熊爸額外噴了一筆費用。

今天加入的另一個伙伴是RF 24-70mm F2.8 L IS USM。

鏡頭的外盒從灰色改成了黑色。

裡頭的內容物倒是沒什麼太大的變化。

遮光罩的型號是EW-88E,其表面摸起來有種粗粗的感覺,跟之前鏡頭遮光罩的光滑感很不一樣。

由於加入防手震(IS)的功能,所以體積與重量都比EF 24-70mm f/2.8L II USM還大上一些。

口徑跟前一代一樣是82mm,在店員的推薦之下,熊爸這次搭配的是SIGMA的保護鏡。

側面有AF/MF以及防手震(IS)的切換鍵,五級防震也是這顆鏡頭的重要賣點之一。

另一側則是防垂頭的LOCK鍵。

鏡身變得十分的簡潔乾淨,少了對焦尺,但是變焦環變得更大。

把兩代的鏡頭擺在一起,RF的鏡頭真的是大上一號。根據官方的資料,高度分別是113.0mm與125.7mm,差了1.2公分;重量則是805克與900克,相差近100克。

口徑一樣是82mm,放大率則是RF比較勝出。

因為對應了不同的系統,所以屁股就有明顯的不同了。

跟R5 Mark II搭配起來其實有一點頭重腳輕,不過拍攝起來的手感還可以。

等有更多的實拍心得時再來分享!

經過熊媽的批准之後,這兩個黑盒子就這樣默默地跟著熊爸回家了。(感謝熊媽!)

身為CANON的忠實使用者,這已經是熊爸的第五台可換鏡頭相機,如果將大學時買的DC(忘了型號了)也算進來的話,就是第六台了;每一台相機都是熊爸的好伙伴,協助記錄了熊爸人生的各個階段。
細數一下熊爸歷年來的戰友:
- Canon EOS 300D (2004)
- Canon EOS 40D (2008)
- Canon EOS 5D Mark II (2011)
- Canon EOS 5D Mark IV (2018)
- Canon EOS R5 Mark II (2025)

因為很多東西已經網路雲端化了,所以盒子裡頭的物品跟5D4比較起來少了很多。

機子本身也比5D4少了大約150克,加上記憶卡與電池大約是746克。

承襲5系列的優良傳統,依然存有機頂的螢幕,方便快速檢視拍攝的設定,這也是熊爸仍舊選擇了R5 Mark II當作後繼機種,而沒有選擇便宜很多的R6 Mark II的最重要理由。
攝影模式的轉盤從左邊移到了右邊,同時也加入了調整其他參數的功能。少了ISO、白平衡以及對焦模式的快捷鍵,這些功能全部整合到M-Fn鍵裡頭,按下後再使用三大轉盤切換設定,這一點讓熊爸有一點不太習慣。

機頂的另一側是切換攝影以及錄影的旋鈕。

為了讓機身實現瘦身及輕量化,背面的快捷按鈕少了幾個,其中包含熊爸常用的PICTURE STYLE的快捷鍵。

背面轉盤的功能跟位置跟5D4大致上差不多,但其他快捷鈕大多變了位置,這點也需要適應一下。對焦點可以藉由左上方的多功能控制器來作全方位的移動,等於是整個畫面中的任何一處都可以當作是對焦點,這點倒是變得相當地方便。

可翻轉的螢幕雖然已經不是什麼挺稀奇的東西,但是這在Canon的高階機種裡頭倒是第一次出現。拍照前可以直接預覽各種效果,拍完之後也可以用電子觀景窗(EVF)來檢視圖片,比用機背的螢幕來檢視更為清楚。
隨機所附的電池型號是LP-E6P,號稱有更強的續航力,不過目前感受起來耗電的速度還是挺快的;記憶卡則是改用了CF express Type B的記憶卡,這又讓熊爸額外噴了一筆費用。

今天加入的另一個伙伴是RF 24-70mm F2.8 L IS USM。

鏡頭的外盒從灰色改成了黑色。

裡頭的內容物倒是沒什麼太大的變化。

遮光罩的型號是EW-88E,其表面摸起來有種粗粗的感覺,跟之前鏡頭遮光罩的光滑感很不一樣。

由於加入防手震(IS)的功能,所以體積與重量都比EF 24-70mm f/2.8L II USM還大上一些。

口徑跟前一代一樣是82mm,在店員的推薦之下,熊爸這次搭配的是SIGMA的保護鏡。

側面有AF/MF以及防手震(IS)的切換鍵,五級防震也是這顆鏡頭的重要賣點之一。

另一側則是防垂頭的LOCK鍵。

鏡身變得十分的簡潔乾淨,少了對焦尺,但是變焦環變得更大。

把兩代的鏡頭擺在一起,RF的鏡頭真的是大上一號。根據官方的資料,高度分別是113.0mm與125.7mm,差了1.2公分;重量則是805克與900克,相差近100克。

口徑一樣是82mm,放大率則是RF比較勝出。

因為對應了不同的系統,所以屁股就有明顯的不同了。

跟R5 Mark II搭配起來其實有一點頭重腳輕,不過拍攝起來的手感還可以。

等有更多的實拍心得時再來分享!
留言
張貼留言